布施功德之大小及如何修行『布施』之法與佛說三十七種布施方法及有布施與無布施的差別及放生的功德與利益《如何布施才能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呢》

2023062113:43

布施功德之大小及如何修行『布施』之法與佛說三十七種布施方法及有布施與無布施的差別及放生的功德與利益《如何布施才能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呢》

『身心清淨』對布施功德的影響

每個人在布施的時候,都希望未來能獲得最大的福報,其實,欲獲得大福報的確是有其關鍵之處。例如,「身心清淨」對布施福報的大小,就會產生甚大的影響,茲分述如下:

一、佈施者若是一位精進持戒之人,並且相信因果業報法則,又以正當方式取得之物佈施,佈施時內心充滿歡喜。佈施的對象也是一位精進持戒之人,並且相信因果業報法則,這樣的佈施會因施者、受者雙方的清淨圓滿,而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二、佈施者是一位精進持戒之人,並且相信因果業報法則,又以正當方式取得之物佈施,佈施時內心充滿歡喜。但佈施的對象身、口、意放逸,沒有持戒,甚至是內心懷有邪見,沒有因果業報觀念,這樣的佈施會因布施者的清淨而淨化,所以依然能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三、佈施者若是身、口、意放逸,沒有持戒,甚至是內心懷有邪見,沒有因果業報觀念,佈施時內心沒有歡喜心。但佈施的對象是一位精進持戒之人,並且相信因果業報法則,這樣的佈施會因接受布施者的清淨而淨化,所以依然能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四、佈施者若是身、口、意放逸,沒有持戒,甚至是內心懷有邪見,沒有因果業報觀念,佈施時內心沒有歡喜心。而佈施的對象也是身、口、意放逸,沒有持戒,甚至是內心懷有邪見,沒有因果業報觀念,這樣的佈施就會因施者、受者雙方都不清淨,所以無法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因此,如果擔心自己(布施者)是放逸沒有持戒,又擔心對方(受施者)也是一位放逸沒有持戒者,而減損布施功德,那麼,可以選擇布施給僧團,就不會有這些疑慮問題。

《中阿含》第一八○經記載:

有一次,佛陀對阿難說:

「有七種對僧團的佈施及十四種對個人的佈施,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是哪七種對僧團的佈施呢?

第一、有信心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如果佛陀住世時,能夠佈施供養以佛陀為首的僧團,這是第一種對僧團的佈施,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第二、有信心的善男子或善女人,在世尊般涅槃圓寂後不久,能夠佈施供養比丘及比丘尼僧團。

第三、供養佈施比丘僧團。

第四、供養佈施比丘尼僧團。

第五、指定供養佈施若干人數的比丘及比丘尼。

第六、指定供養佈施若干人數的比丘。

第七、指定供養佈施若干人數的比丘尼。

以上就是七種對僧團的佈施。阿難,在未來如果有比丘或比丘尼,雖身穿袈裟,但放逸不精進,而有人是以佈施僧團的名義佈施給這些僧侶,我還是要說這位施主必獲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得善得樂。

 

阿難,什麼是十四種對個人的佈施,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呢?

這十四種個人分別是:

一、佛陀;二、辟支佛;三、阿羅漢;四、向阿羅漢道;五、阿那含;六、向阿那含道;七、斯陀含;八、向斯陀含道;九、須陀洹;十、向須陀洹道;十一、遠離慾樂貪染之其他修道人;十二、持戒精進的人;十三、持戒不嚴謹、不精進的人;十四、布施畜生。

阿難,以清淨的心佈施一隻動物可以獲得一百倍的福報;以清淨的心佈施一位不精進的人可以獲得一千倍的福報;以清淨的心佈施一位精進的人可以獲得十萬倍的福報;以清淨的心佈施一位遠離慾樂貪染之修道人可獲得億百千倍的福報;以清淨的心佈施一位向須陀洹道聖人、證須陀洹果聖人(初果)、向斯陀含道聖人、證斯陀含果聖人(二果)、向阿那含道聖人、證阿那含果聖人(三果)、向阿羅漢道聖人、證阿羅漢果聖人(四果)、辟支佛,何況是佛陀,都可以獲得無法估計倍數的福報,可以獲得大福報、大善果、大功德。」

因此,雖然有時候難以判斷對方是否為聖人,但只要以清淨心布施,就一定會有福報,世人不可輕忽之。

 

布施四事功德

窮人會窮困,是因其過去前生為人慳吝、小氣、不修布施善業,缺乏福報,所以今生陷入貧窮的窘境。而世上的有錢人得享鉅額的財富,皆是因其過去前生為人慷慨,樂善好施,修了很多布施善因,所以今生能享有財富的果報。故,若想今生或未來能免去貧窮,就要懂得量力行布施之善業,未來才能轉貧為富。

《增一阿含》第二四三經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世尊對諸比丘說:「一位善良的人,在行善布施之時,應當要注意四件事情。

是哪四件事呢?

第一、他應該在適當的時候布施,也就是當別人有需要時給予協助。

第二、他應該用雙手親自奉獻布施,而不是委託他人。

第三、所布施之財物應當是潔淨的(正當來源的)。

第四、所布施之物應選擇品質良好的,而不是低劣穢濁之物。

諸比丘!善男子或善女人在行善布施之時,若能掌握以上四項原則,必能獲得不可思議的大福業,得解脫煩惱,因為這種福德是無法計量的,就連虛空也無法容受。猶如海水,並不是用一斛、半斛、一合、半合等,這些量化的單位可以衡量計算的。」

福德是一個人過去種的因,如果過去造的善法福德充足,這一生做任何事就容易出現好的助緣,不論是在俗世生活或是修行入道,也比較容易有成就。相對的,缺少善法福德,這一生做任何事都容易障礙橫生,即使才高八斗也很難有所成就。所以,世之人若明白「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之道理,就應當常以善法利益他人,與眾生多結善緣,則當果報成熟時,便可享有順遂、沒有障礙的人生也。

 

◎布施功德大不同

《荀子•哀公篇》曰:「富有天下而無怨財,布施天下而不病貧。」由此可見布施是一件利益甚大之行為。不過,布施之功德利益會因為布施者的心態、布施的對象、布施物品的不同,而會有不同的果報。因此,世人在布施時,若能夠把握布施的真義,未來就可以獲得最大的回饋。

經典上的給孤獨長者,是波斯匿王的主藏官吏,為城中富豪,秉性仁慈,因常幫助孤苦無依的人,被人稱譽為「給孤獨」,他曾和波斯匿王長子祇陀太子,共同捐獻「祇樹給孤獨園」園林給僧團。然而,給孤獨長者也曾因宿世惡業緣故,造成一段經濟拮据的窘境,因此佛陀藉機安慰鼓勵,並對他說「布施」之法,此段過程在《增一阿含經》中有所記載:

有一次,佛陀住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林內。當時,給孤獨長者前往世尊住處,頂禮佛足後坐在一旁。

世尊問說:「長者,你現在還是一樣常行布施嗎?」

長者赧色回答:「是的,我仍常行布施,只是現在所布施的飲食較粗糙,不像以前的水準。」

世尊安慰說:「如果在布施的時候,不論所施之物是好、是醜、是多、是少,如果不用慈善悲憫之心,又不發願迴向,又無信心,則由此善行所生之業報來看,不論此人來世出生於何處,即使面對華衣、美食,也會失去興致不樂享受,或無心耕耘所擁有的田業,對五欲之樂也不愛著,就算有僕從奴婢,也都不聽其使喚。之所以會如此,正是因為此人布施時不用慈善悲憫之心,所以才受到有福不能享的果報。

如果長者在布施之時,不論所施之物是好、是醜、是多、是少,只要至誠用心,一如往常,則後世不論出生何處,所需飲食自然充足,七財具足,心常樂於五欲之中。如果有奴婢僕人,也都樂於聽你使喚。之所以會如此,正是因為布施之時由衷發歡喜心之故。

長者,在過去久遠之時,有一位名叫毘羅摩的人,擁有諸多財寶,譬如真珠、虎珀、硨磲、瑪瑙、水晶、琉璃等。他平時是好行各種布施,也常於四城門中,設置攤位,若有需要食物便給食物,需要衣服便給衣服,舉凡衣被、飲食、床臥具、醫藥,竭盡所能地給與。但是,長者,你要知道,毘羅摩雖作如是布施,卻不如建一間房舍,用以布施行腳僧,因為此福德是無法計量的。

但是,即便建房舍用以布施行腳僧,卻不如歸依佛、歸依法、歸依聖眾,因為此福德是無法計量的。如果有人做出如毘羅摩般的大布施,及建造房舍布施僧伽,又自受三歸依,雖有無量福德,仍然不如受持五戒之福。

如果有人做出如毘羅摩般的大布施,及建造房舍布施僧伽,又自受三歸依及受持五戒,雖有不可思議之福,仍不如在彈指之頃,心生慈愍眾生之念,因為此福德是無法計量的。

如果有人做出如毘羅摩般的大布施,及建造房舍布施僧伽,又自受三歸依及受持五戒,且在彈指之頃,心生慈愍眾生之念,如此福報功德雖無量無邊,卻不如須臾之間,生起對於世間不可樂之想(出世解脫之想),因為此福德是無法計量的。這位毘羅摩並非他人,事實上就是我的前身。

長者,你應當明白,我在過去久遠所作之功德,即因信心不斷,心不起貪著。所以,長者,想要布施之時,不論是多、是少、是好、是醜,只要是以:一、歡喜心惠施,二、不起貪愛功德的執著,三、能以雙手親自布施奉獻,就不要假手他人,四、不要忘記發願迴向,如此當獲無窮之福。」

此篇經文中,佛陀並不重視物質上布施的多或少,而是強調布施的清淨心態才重要。若佈施時不用心、不發願、無信心,縱使有福報也無法好好享受;若佈施時用慈心、誠心與捨心,歡喜布施,後世就可享受得到布施的福報,此箇中因由,世人當明悟之。

※佛說三十七種布施方法:

(一)以殷重的信仰心去行布施,以後就可以得到遠離大眾嫉妒,讓人人尊崇敬仰的果報。

(二)按照季節的需要行布施,以後可以得到身業、口業、意業三業的清淨,四季時時都吉祥安穩的果報。

(三)恆常不斷的行布施,以後就可以得到身體舒適,內心喜悅,不會有散亂不當的妄想心和過失舉動的果報。

(四)自己親手拿東西布施給需要的人,以後就可以得到手指纖細、修長,相貌端正的果報。

(五)按別人的實際需要所行的布施,以後就可以得到別人相對的大施捨果報。

(六)按照教理所講的無相、離相不執著所行的布施,以後就可以得到無漏的福德果報。

(七)用微妙、愉悅、柔和的容貌去待人所做的布施,以後就可得到容貌端正莊嚴,人人所喜愛看見的果報。

(八)用材料最高級,香料最好的木刻成供桌、香爐等用具,布施供養佛,以後就可永久得到檀香般的享用和供養果報。

(九)用最高級、上等的食物布施,以後就可以得到身體不會有臭味,全身散發出清香味道的果報。

(十)如果照佛法所講的,用尊貴敬重別人的心而行的布施,以後可以得到安祥穩當的快樂,大家都歡喜親近樂見的果報。

(十一)用廣闊寬大的心胸去對待所有法界有情眾生的布施,以後可以得到不可限量,廣闊弘大心胸的果報。

(十二)用美味可口的食物布施,以後可以得到遠離飢饉,倉庫裡時時存有豐餘食物的果報。

(十三)用水果、米或豆類所做成的糊狀流質食物(如果汁、豆漿、米漿)布施,以後可得到所到的任何地方不會因缺乏食物而造成飢餓和口渴的果報。

(十四)用衣服、布料布施,以後可得到最高級、精緻的衣服,來莊嚴自己威儀的果報。

(十五)用宅第處所布施,以後可得到田地、房屋寬闊廣大的果報。

(十六)用睡覺所用的棉被、枕頭、褥、蓆等東西布施,以後可得到生長到顯貴、有權勢地位的富貴人家,所用東西都是質料最上等高貴、顏色亮麗、乾淨的果報。

(十七)用車馬等交通工具布施,以後可得到集種種禪定,而無邊妙用的果報。

(十八)用能治病或調養身體的湯藥布施,以後可得到安祥穩當不會有任何意外疾病而身體健康的果報。

(十九)用講經說法的方式布施,以後可以得到宿命通,知過去無量生死業力的果報。

(二十)用香花和水果布施,以後可得到:(1)擇法覺支(2)精進覺支(3)喜覺支(4)輕安覺支(5)念覺支(6)定覺支(7)行捨覺支等七種成就菩提道果的果報。

(二十一)用線把香花貫串成花環布施,以後可得到脫離貪心、瞋恚、愚痴的種種不好行為的果報。

(二十二)用線香、香環、香末等布施,以後可得到遠離煩惱,身體不會有惡劣臭味、骯髒的果報。

(二十三)用傘蓋布施,以後可得到聞法說法圓融無礙的果報。

(二十四)用鈴鐸布施,以後可得到說話聲音悅耳、甜美如銀鈴般的美好微妙的果報。

(二十五)用和諧悅耳的音樂布施,以後可得到唱誦聲音深遠微妙的果報。

(二十六)用點燃的油燈或燈具布施,以後可得到眼睛明亮,能照見無數遠近人事物的天眼果報。

(二十七)用彩繪得很漂亮、質料很好的絲織綢緞等布料布施,以後可得到著解脫袈裟福田衣等清淨果報。

(二十八)用香料做成的香水清洗佛教的寺院和寶塔所做的布施,以後可得到相貌如佛陀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成就莊嚴自身的果報。

(二十九)用香料做成的香水洗浴潔淨佛陀的聖像,以後可得到相貌如佛陀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成就莊嚴自身的果報。

(三十)用香料做作的香油塗抹妝飾佛陀聖像,以後可得到相貌如佛陀般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成就莊嚴自身的果報。

(三十一)用香料做成的香水布施給出家僧眾沐浴,以後可生到富有尊貴的人家享福,而且很少生病,並得平安快樂。

(三十二)用慈和給人快樂的心布施,以後可得到臉色紅潤、面貌和氣愉悅,沒有任何生氣悔恨的果報。

(三十三)用悲心拔除別人痛苦的布施,以後可遠離一切殺生害命的事情和免於被殺害的痛苦怖畏果報。

(三十四)用歡喜、喜悅的心布施,以後可得到遠離憂愁煩惱,不會有任何畏懼、怖畏的果報。

(三十五)用喜捨的心布施,以後可得到遠離牽掛障礙,而證得寂靜生滅的法樂果報。

(三十六)用所有內財、外財布施,以後可得到很多有形、無形的種種福報。

(三十七)用不執著隨緣的心布施,以後可得到真正平等,覺知一切真理的無上佛智慧的果報。

以上三十七種布施是具有大智慧的人所應做的微妙布施行為,大眾應好好的如法受持切實去實踐這些善行以利益自己成就將來好的果報。

 

●有布施與無布施的差別

《增支部‧善意經》中記載:

有一次,波斯匿王的妹妹善意公主帶著侍女,來到祇樹給孤獨園,善意公主向佛陀頂禮問訊後,在一旁坐下,接著問佛陀說: 世尊,如果有二位信心、戒德、智慧都相同的世尊弟子,其中一位有布施,另一位沒有布施,他們死後往生到善趣、天界中,成為天神時,他們會有所差異嗎?善意,會有差異的,佛陀說:善意,那位有布施者成為天神時,會有五個地方超越那位沒有布施者,即:天神的壽命、天神的美貌、天神的快樂、天神的名聲和天神的權勢。

善意公主又問說:當人會有差異嗎?佛陀說:善意,當成為人時,那位有布施者會有五個地方超越那位沒有布施者,即:人的壽命、人的美貌、人的快樂、人的名聲、人的權勢。

善意公主再問說: 世尊,如果他們二位未來都出家,他們仍會有差異嗎?善意,都出家後,那位有布施者會有五個地方超越那位沒有布施者:一、常得到僧袍的供養,極少有得不到供養的情形;二、常得到食物的供養,極少有得不到供養的情形;三、常得到居處的供養,極少有得不到供養的情形;四、常得到醫藥的供養,極少有得不到供養的情形;五、凡與他一起住的同修們會善待他,會用友善的言語與他交談討論,對他懷有善意,常贈送令他歡喜的禮物,而極少有不友善的情形發生。

善意公主又問說: 世尊!如果他們二位都成為阿羅漢,他們仍會有差異嗎?佛陀說:善意,不會有任何差異了,因為解脫者與解脫者是沒有差別的。

善意公主讚嘆道:不可思議啊,世尊,光是這樣的理由就足以使人樂於布施,使人樂於行善積福,因為布施讓人不論投生為天神、或人類、或出家為比丘時,皆得到功德利益。

由此段對話可知,一位有布施和一位沒有布施之人,相比較下,有布施者不論未來轉生何地,轉生後不論身分為何?在各方面都會遠勝於沒有布施之人,而這種差異會一直等到他們都成為『阿羅漢』,解脫之後才消失。世間的人,有者生活悠閒安逸,有者常惶惶度日;有者從商生意興隆,有者從商門可羅雀,有者總是一帆風順,有者總是波折重重……,其中的差別,許多皆源於布施的有無。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把握可以布施的時機,為將來的俗世生活與修行生活,增添更多的福德資糧。

 

●人人應該努力去做的善行: 1.若人能布施,當獲財富,不被人侵損。 2.若人廣布施,得上妙飲食,所欲皆如意。 3.若人以美食,淨心供養,色力命安穩。 4.若人布施衣服,得長相端嚴。 5.若人造寺和布施,得住家莊嚴,五欲具足。 6.若人建橋捐車,感得最好交通工具。 7.若人在曠野,布施池井泉流,將來所生處無乾渴熱惱。 8.若人布施經教和世俗善書,感博學大智。 9.若人布施醫藥和無畏,得安樂離恐怖。 10.若人合掌五體投地,誠心禮佛,常出生尊貴,生活快樂。 11.若能布施乞求者,今生歡喜,感得事事如意。 12.常聽受師長教誨,得善巧智。 13.今生造塔建寺,來世有大福報。 14.今生做縣市長護持佛寺,來生必作宰相大臣,州長郡長,衣車充足。 15.今生以身做榜樣感化別人作種種功德,來生必大富,眾人敬仰,無往不利。 16.今生喜歡燃燈照明,來世生在日月天中。 17.今生喜歡布施慈心收養生物,來生必大富。 18.今生喜歡布施飲食,來生飲食充足,體力充沛,長壽聰慧,若布施給畜生得百倍福報。 19.布施無善根人得千倍福報。 20.供養持戒比丘得萬倍福報。 21.供養法師、流通大乘經、宣講如來秘密法藏使大眾開心眼,得無量福報。 22.供養菩薩諸佛,福報無盡。 23.供養父母或布施病人,也得無盡福報。 24.今生喜歡讚歎讀通經法人,來生音聲優雅美妙,令人聽到心生歡喜。 25.今生喜歡持戒,來生身相端正。 26.今生造井供人水,種道樹給人遮蔭,來生做人王飲食豐足。 27.今生喜歡抄寫經法布施給人讀,來生辯才無礙,諸佛菩薩常保護,常爲人中領袖。 28.今生喜歡造橋船幫助人,來生金銀七寶俱足,眾人敬仰服侍。 29.若能虛心接受師長的教誨,感得善巧聰明智慧。

●經上告訴我們布施應做到下列幾點:(一)隨己所有,盡心施捨,不得貪惜、遲疑或後悔。(二)應隨時隨地以平等心來施捨,永不厭倦或退怯。(三)以至誠心、恭敬心和歡喜心布施,而不可傲慢或輕視受施的人。(四)布施時,不可以貪求名利或果報。施捨可以消除我們的煩惱、吝嗇、嫉妒、諂媚、邪見、執著、悼悔、狂傲、貪愛、憎恨、無明、疑惑,而使身心安樂自在,精神專一,並且產生許許多多的善法和智慧。

※修行『布施』之法:

世間貧富貴賤皆依業力而來,且有其脈絡。一個人若是慳貪不布施,就會導致未來世貧窮,因為未來世貧窮的緣故,若是耐不住飢渴,就會生起偷盜搶劫之心,甚至殺害其他眾生。又因為貧窮的緣故,所以影響姻緣無法娶親,因此而生邪淫之事。又因為貧窮的緣故,導致地位卑賤,因卑賤恐懼,為了自保而常常妄語。故由於貧窮的因緣容易導致常常作惡,行十不善業。

如果一個人懂得布施,未來就會財物充足,就不會因為貧窮而造惡。貧窮是苦惱法,貧窮之人尚且不能利益自己,又如何能利益他人呢?因此每個人都應當努力精勤的布施〈要常盡己所能行財施無畏施法施等利濟人〉,這樣不但自己身心得樂,亦能令他人身心得樂。尤其是對修道者而言,修道必須要有福德資糧,有了福德善報,做任何事皆有助緣,修行也容易成就。相對的,缺乏福德資量,做任何事都會常生障礙阻礙修行,很難有所成就。

現世若錢財不具足,亦可依《雜寶藏經》中所言之無財七施,在日常生活中成就殊勝的隨喜功德。無財七施為:

一、眼施:以慈悲和善之眼眸對待他人,關懷他人。

二、和顏悅色施:常以親切、甜美的面容對待他人。

三、言辭施:以柔軟語、恭敬語、讚歎語與人交流。

四、身施:對父母、師長、出家人恭敬起迎禮拜,身體力行幫助他人。

五、心施:以恭敬和善之心上事供養,隨喜他人的善法成就。

六、牀座施:為父母、師長、出家人、老弱婦孺敷座、讓座。

七、房舍施:對父母、師長、出家人、朋友至誠招待,在屋舍之中得行來坐臥。

布施是積善得福的大門,是建立度眾的因緣,其福業生生世世常追隨著施主,因此布施是有心修道者,一定要身體力行之功課也。

 

●修道的助緣─布施

《增支部‧買賣經》中記載:有一次,尊者舍利弗問佛陀說:世尊,請問是什麼因?什麼緣?一樣是做買賣的商人,有人經商失敗;有人雖然成功,但獲利遠不如預期;有人則獲利符合預期;有人不但成功,甚至獲利遠遠超乎預期?佛陀分析說:

第一種人承諾要布施,但事後卻不履行布施的承諾。

第二種人承諾要布施,但事後的布施卻少於當初的承諾。

第三種人承諾要布施,而事後也完成了當初的承諾。

第四種人承諾要布施,事後不但履行布施的承諾,甚至超出當初的承諾。

因為上述的因,上述的緣,所以有不同的結果。

《增一阿含經》中,佛陀亦曾對給孤獨長者說:布施之時,不論是多、是少、是好、是醜,只要是以歡喜心惠施,不起貪愛執著,以雙手親自布施奉獻,盡量不要透過他人,而且有發願迴向,如此當獲無窮之福。除此之外,尚有許多經典皆有提及布施的利益,若簡而言之,就是「得享財富者,皆是因其過去生樂善好施,曾修過布施善因,或是勸人布施」所致,明白了這些因果法則,世人就不會生起不平衡的心態。不過,對修道者而言,如果布施只是為了來世享受福報,那就過於可惜。因為,布施是修道的重要助緣,如果懂得正確的作法,未來解脫就會更加容易。

其關鍵因素分述如下:

一、導向輪迴的布施

一個人若是以獲得世間福報之心而布施,這便是陷入輪迴、想要繼續輪迴而做的布施,也就是一般所稱的「福德」。例如在布施的時候,心中生起想要成為富有之人,或未來可以轉生天界享樂的心願,如此的心願所導向的行為,就會讓此人無法脫離世間的輪迴、無法達到苦的止息。因為,若轉生於人間,錢財可能會用於吃喝玩樂的享福,甚至為了非分的享福,或是為貪求更多的財富,而利用錢財從事非法之途,反增加更多惡業。

二、超越輪迴的布施

在做布施時,若是心中生起想要朝向涅槃,以趨向解脫、超越世間輪迴的心願而行布施,這就是超越輪迴的布施,也就是一般所稱的「功德」。例如每次布施結束之後,許願自己以此布施功德能夠導向諸漏盡、為證涅槃緣,如此迴向的方式,即是超越輪迴的布施。作這種迴向後,未來即使沒有轉生天界,而是投生於人間,仍然會有財富的福報,此類福報可減少為了錢財奔波,而耽誤修行的時間成本;再者,此人會將錢財用於行善供養,或布施寺院等正當途徑,增加更多獲得解脫的善業。布施除了可以去除慳貪的習性之外,還能長養慈悲心,並且累積修道所需的福德資糧。所以,每個人都應當把握可以「行善積德」的機會,為證果解脫奠定更多的利基。

 

※放生的功德與利益:

我國明代著名的憨山大師說,放生有十五種功德與利益:一、放生合天心。二、放生順佛意。三、放生免三災。四、放生離九橫。五、放生壽命長。六、放生官祿盛。七、放生子孫昌。八、放生家門慶。九、放生無憂惱。十、放生少疾病。十一、放生解冤結。十二、放生罪垢淨。十三、放生觀音慈。十四、放生普賢行。十五、放生結善緣。放生的好處無法描述,持續放生,功德無量,快則三天,慢則三年,必有神奇感應!

 

印光大師《放生十大功德》:

(一)無刀兵劫。世上刀兵大劫,皆由人心好殺所致。人人戒殺放生,則人人全其慈悲愛物之心,而刀兵劫運,亦自消滅於無形,此轉移世運之絕大運動也,深望大政治家,大教育家,大農工家,注意於此,力為提倡,必有絕大效果。

(二)集諸吉祥。吾人一發慈悲之心,則喜氣集於其身,此感應必然之理。

(三)長壽健康。佛經云:戒殺放生之人,得二種福報。一者長壽。二者多福多壽無病。

(四)多子宜男。放生者善體天地好生之心,故獲宜男之慶。

(五)諸佛歡喜。一切生物,佛皆視之如子,救一物命,即是救佛一子,諸佛皆大歡喜。

(六)物類感恩。所救生物臨死得活,皆大歡喜,感恩思德,永為萬劫圖報之緣。

(七)無諸災難。慈悲之人,福德日增,一切患難,皆無形消滅。

(八)得生天上。戒殺放生者,來世得生於四王天,享無邊之福。若兼修淨土者,直可往生於西方極樂國土,其功德實無涯矣。

(九)現在為人生極危險時代。蓋煙酒之癖,戀愛之魔,纏繞眾人。如眾生報恩,則諸惡消滅,四季安寧。

(十)動物由下級進於高階之狀態,與人類由野蠻進於文明之階級相符合。據生物學家之言曰:凡生物皆應於外界之狀態而生變化。如人人戒殺放生,則生生不息,善心相感,正似子孫代代相傳,永遠福壽。

 

何謂放生:

一、放生就是救命。眾生寶貴的就是自己的生命,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異類眾生,被擒、被抓、被關、將被宰殺,驚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際,發慈悲心,買物救贖,予以解救釋放的一種行為!

二、放生就是還債。我們今生累劫以來所造的殺業,早已無量無邊!放生就是出錢出力來救贖眾生的性命,以償還我們所積欠的無數殺債。要知道,因果報應,絲毫不爽;有罪必報,有債必還。今生我們所造的殺債已不可勝數,更何況累劫多生!所以我們要積極放生,救贖生命,償還宿債,以期滅罪消愆,消除業障!放生更可長養自己的慈悲心腸,悲憫眾生,視萬物生命如己出,如此則不復顛倒狂妄,不復再造殺業,不再積欠殺債,不再輪迴受報!

三、放生就是救急。放生與其他的功德不一樣,是救命在旦夕、隨時將被宰殺的生命,這是千鈞一髮、刻不容緩的行動,就好像是醫院的急診急救一般,一個剎那、一個行動便可挽救成千上萬無數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

四、放生就是慈悲。佛心就是大慈悲心,慈悲心是學佛的根本,而放生則是為了解除眾生的苦難,發起慈悲心予以救贖的一種行為。放生可以長養慈悲心,在放生的過程中,慈悲心獲得大的培養。常常放生,則慈悲心常常滋長,與佛心更為相契,與佛更容易感應道交,道業更容易成就。

五、放生就是覺悟。任何一個眾生的佛性與我相比,毫無或缺,無二無別,因而每一個生命都是平等珍貴的。在放生中,讓我們覺悟到,眾生皆知貪生怕死,皆知趨吉避凶,皆有喜怒哀樂,與我完全相同;眾生更皆具備真如佛性,一旦業盡情空,未來皆能成佛,所以救一眾生如同救一佛子,更等於救一未來佛。

六、放生就是實踐。與其空口說得萬言,不如老實行得一字。學佛重要的是實踐!在放生的行動中,真正去培養慈悲,真正去解救生命,真正去為眾生皈依、念佛、懺悔、迴向,真正去體會眾生平等一如、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道理,真正做到自利利他,這樣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七、放生就是積極。吃素與放生,是學佛人行持上重要的兩件事。但吃素只是止惡,是消極地不再造殺業,不再積欠新的殺債;而放生卻是揚善,是積極地救贖生命,償還以前所欠的殺債。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所欠的殺債還是有果報的;放生而不吃素,所賺得的功德又因為吃肉殺生都賠光了。所以吃素與放生是一體的二面,必須相輔相成,同時並行,效果才會顯著。

八、放生就是方便。我們當天放生,當天無數身陷牢籠的眾生馬上獲得自由,當天無數瀕臨死亡的生命馬上重拾生機,無限的功德當天馬上可以獲得。並且,不管一人多人、錢少錢多、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只要發慈悲心,任何人都可以進行放生。放生不像其他功德,這不須要等待機緣,自己可以主動進行;不須要依賴別人,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千千萬萬人一生中做不到的功德,我們可以經由放生,在短短的時間之內,獨自一人即可完全成就;若更能以此廣為提倡,功德更加不可思議。所以放生功德為第一,非其他小善之所能比!

九、放生就是改命。我們今生的命運與遭遇,是因為多生以來所造的無數善惡因緣所呈現的結果。造善因就得善果,造惡因就得惡果。但未來的命運卻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透過積福行善、誠心懺悔,命運就可以完全改變過來。而放生的功德大,既直接又快速,改變命運的力量為顯著。

十、放生就是解冤。每一個眾生在多生累劫以來,都曾與我們結過冤仇;冤仇既結,懷恨在心,必當伺機報復。而放生正可解冤釋結,化敵為友,避免彼此冤冤相報!

十一、放生就是消災。災難不幸之所以發生,都是源於以前所結的冤業、所造的殺業而來。放生解救眾生的命,免除了眾生的死難,同時也消除了宿業,免除了未來原本應該遭受不幸的業報,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

十二、放生就是治病。其實疾病、絕症之所以發生,就是因為以前殺生所招來的。既造殺因必結殺果,既造殺業,必受殺報。解決之道,就是放生償還殺債。消除了疾病根本的殺因,病苦自然好轉。

十三、放生就是救親。每一個眾生在無始劫以來的輪迴中,都曾經互為父母、子女、手足、親眷,只因彼此業緣不同——今朝我幸而為人,彼不幸淪為畜生。放生就是救拔累世以來的親友、眷屬,使其重拾生機,安享天年!

十四、放生就是延壽。每個人都希望長壽,放生救贖生命,延長了無數眾生的生命,必然同時延長自己的壽命,這是因果必然不變的真理。

十五、放生就是福善。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每一條生命都是平等、珍貴的,所以救一眾生,功德已是無量無邊,更何況救眾多生命呢?放生就是積大的福,就是行大的善。積福行善,所有功德莫過放生!

十六、放生能助生西。放生三施俱全——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放生一舉盡得。修行人以「念佛」為正行,以「放生」為助行——念佛為主,放生為輔。如此修行,如順風之帆、順水之舟,用力少而成效多。以此無上殊勝的功德,迴向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必能穩操勝券;高登西方九品蓮台,必是指日可待!

 

●富貴的根本

福者,福德也,欲求福者須積善以行功;慧者,智慧也,欲求慧者先格慾以契機。

有福之人,肯犧牲奉獻,能吃虧忍讓,且度量廣大,刻苦耐勞。有慧之人,能視透無常,追求完美的人生,不為外物所擾,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且博學多聞。福德之人,出口必是謙遜合理,所行必是慈悲喜捨,所做皆是造福百姓之事。智慧之人,出口必是道德仁義,所行亦是規矩典範,所做皆是普濟百姓之事。

富貴為世人所喜愛,殊不知福慧為富貴之根本,尤須栽培,所謂:「富貴名譽,自道德來者,如山林中花,長年舒徐繁衍;富貴名譽,由功業創者,似盆檻中花,便有遷徙廢興;富貴名譽,以權勢得者,猶瓶缽中花,其根不植,其萎可立而待矣。」所以,良好的福慧不要給斷絕,要深植在心中,實行在日常生活中,讓它開花結果。

世人要想得到富貴雙全,實在太少了。因為有的人是富而不貴,雖然財產億萬,物質生活豐裕享受,但花天酒地,醉生夢死,卻不知修身養性而迷糊的過一生。有的人是貴而不富,雖有很好的智慧才華,但生不逢辰、時運不濟,落在困境中,無法發揮其才華。雖然有人富貴雙全,但卻不知行善積福,且為非作歹,終落得身敗名裂。

上天既然給予諸子良好的環境以及圓滿的智慧;因此,就要好好的利用、珍惜,以修道行善,因為有形的富貴終必衰敗,唯有無形的富貴才能萬古常存。世人以為有財勢則富,有地位則貴,這是有形的富貴;聖賢以有德學則富,有才智則貴,這是無形的富貴。所以,凡夫只重於有形,而聖賢則重於無形。就像釋迦牟尼佛放棄太子不做,而入深山求道、修道,證道後與眾生說法,給孤獨長者買下祇陀太子的花園,以黃金鋪地,做為釋迦牟尼佛講道精舍。孔子辭去魯國司寇不做,而周遊列國,講道德,倡仁義,所到之處諸侯無不敬仰尊崇,成為萬世師表。福慧是無形,富貴是有形,盼諸子在修行的過程中,能以發心為根本,以毅力為先鋒,齋戒布施,增廣見聞,精進不怠,則福慧富貴可待也。

 

●人行善非一定要有特定,心若善眼見一切善行皆可去做。世間方便法、財施、法施、無畏施,以上三施都可量行量願來行持,善行功德重於心行實踐,如能達無相無求那功德善行更俱圓滿;再則要有『有始至終恆持行善的心志』,這心志是累積福慧重要的動力,一生需盡行之才能福慧無量。

 

※海愈深,其折射散射愈多,故海愈藍。修道涵養智慧愈高,其反省迴向愈多,故愈完美。是以,修道之人先要有迴向心,然後才有定心,有定心才會產生慧心與信心,以及更上一步的精進心。修子謹記!殺生食肉乃是犯了「五罪心」,即是:殘忍心、自私心、殺害心、貪昧心、欺弱心。放生素食乃是增長「五善心」,即是:同情心、憐憫心、愛護心、慈悲心、平等心。

 

《以上轉載自網路及宗教善書》
一個人一生要過得平安順遂無災無難,那麼他平時就要多做好事多行善積德多念佛(持咒)修身養性修行(眾善奉行並多愛惜文字字紙,若能再加上多念佛持經咒多看經典善書解經義明真理則最佳)並勿造惡(勿殺生勿造口業等)勿做壞事(諸惡莫作)勿與人結怨,如此先將自己的福份福報德行功德修好積好存愈多愈好,萬一有一天你的運不好或平時因不小心或不知而犯錯時,或是累世之不好業報現前討報而有災禍時,上天(眾佛菩薩神聖等)即可先將你平時已所做所先儲存之功德拿去替你抵償替你消災解厄償還業報,使其大事化小事乃至無事而讓你能平安順遂無災無難的度過,此即是改好命運之不二法門必須注意,切勿等到業報現前災禍已臨才要來做功德還則此時恐將晚矣!切記!切記!這就好比一個人平時即要存款儲蓄已備不時之需的急用一樣也。【好事功德要做愈多愈好,就算你沒有什麼業障你做的所有功德,上天亦會將其轉化為你的福報給你或給你的子孫享用,而修行境界越高善事功德做越多越大者其甚至可轉為你往生後的果位使你將來可往生天界國土佛土淨土斷生死,依各人一生(在世)所積之功德大小多寡將來你可成神成聖成仙賢菩薩佛等,至於成就何種境界之果位及往何天何淨土則必須等其死後再由上天考核通過後才能頒定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