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藏界曼荼羅 (3)
http://huyenworld.net/public/preview.php?main=004&sub=10&id=1792
七世紀,從印度來唐的三藏法師善無畏翻譯了密教聖典《大毘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簡稱《大日經》,共七卷三十一品,闡述密法的修行理論、次第及宗旨 ── 「菩提心為因,大悲為根本,方便為究竟」。後 惠果由《大日經》圖,畫出胎藏界曼荼羅,一種立體圖像的表達方式,於中諸尊表示真實生命性德的存在狀態,這些都是我們本具胎藏的,但大多數還未開發兌現,必需經過長時的修行把它們全部兌現出來,最後成「毘盧遮那佛」。
縱觀「胎藏界曼荼羅」中間的「文殊院」、「釋迦院」、「遍知院」、「中台八葉院」、「持明院」、「虛空藏院」、「蘇悉地院」,表過去、現在、未來三世佛的萬德莊嚴,屬「佛部」「大定」性德﹔右方的「地藏院」、「觀音院」表如來大悲三昧,能滋榮萬善,屬「蓮華部」「大悲」性德﹔左方的「除蓋障院」、「金剛手院」表如來大慧力用,能摧破三障,屬「金剛部」「大智」性德。而最外圍的「外金剛部院」表十方護世諸天,為三部護法。
十二院屬於末院,是「顯」的,容易看到。但有個根本總綱的本院,是在這十二院外,從平面圖看,似乎隱於其中,不易注意到,要從立體的角度看才易看到,以如下的中台八葉院為例。
名為「中台八葉院」,可是有九尊。實際上中尊的「大日如來」,也就是「毗盧遮那佛」,不在中台八葉院內,祂在立體圖上是更高一階,是八尊性德的總合 ,單獨獨立的一尊,屬本院中的一尊。同樣的,三部中其他諸院的主尊也是單獨獨立,屬於本院,如下圖。
本院裡,縱軸表三世,是「靜態之佛境界」﹔橫軸表十方,是「動態的成佛之道」﹔整體就是我們生命的時空關係,「法界真理」存在的一種狀態。
從「文殊」,「釋迦」,到「一切如來智印」,表過去佛。過去悉達多太子,是透過文殊的智慧而成釋迦牟尼佛的,成佛的狀態就像遍知,無所不知,所以用如來智印表達,這是「過去佛」成佛的狀況。
從「般若」,「虛空藏」,到「寶瓶」,表「未來佛」。未來的佛成佛,是什麼狀況呢?第一個,要有般若,以便有智慧,般若一打開我們的生命大門,我們的寶藏,福跟慧,就像虛空一樣多,所以是虛空藏。當自性寶藏全部顯現就成佛了,用寶瓶表未來佛,寶瓶出生一切寶。
中央的「大日如來」,表現在佛,它是法身佛,法身是不生不滅的。
這是用三世的時間關係,把生命的存在與我們應該要走的狀態表達出來,現在要怎麼走?怎麼成佛呢?就是橫軸所表。
開啟生命花園,對因地人而言,有兩大甘露門,一是「北門」,從「地藏菩薩」這邊進入,這個叫「福德門」。一是「南門」,從「除蓋障菩薩」這邊進入,這叫「智德門」。
從福德門進,就是效法地薩菩薩,起悲心,發大願,體諒眾生、協助眾生、饒益眾生,積極主動發自內心的關懷眾生。不講證空性,但要培養「菩薩種性」的願力來跟眾生的業力相應,攝受、教化、利益、成熟眾生。也就是廣設方便,以觀音院裡,各種觀音的法門來利益眾生。
我們因信三寶,對三寶具足信心,盡形壽行菩薩道,遇到任何的挫折和困難,通通行「歸零功課」。每個挫折、不如意就是一○八拜,每天拜。當德行累積夠時,我們這個願力自然跟眾生業力來相應,這個時候就「入法界」了。因它還有個業力在,會相應,所以叫做「緣起法界」,這屬「圓融道」。圓融道是以「觀音」之大悲為根本,本「地藏菩薩」之廣設方便,而行菩薩道﹔即經八葉院西北的觀音尊,逕登東北的彌勒尊,成佛、入法界。
從「智德門」進來,就是「次第道」,也叫「聖解脫道」,是依序修行,從事「生命改造工程」,開啟「智正覺世間」的正法覺知,是一種全方位的行法,所以有「資糧道」、「前行」、「正法行」、「妙行」。
資糧道,首先就是要除蓋障,除了貪、瞋、癡外,最主要是除掉自以為是那一部分,即「一廂情願」、「自以為是」,「想當然耳」、「以偏概全」四句話。以東方「藥師佛法門」為代表,藥師法就是初發心菩薩除障,對於人世間各種先天性障礙、自身本有的習氣,都可幫忙解決,實質上包括「生命教育」及學員的「四修法」。
資糧具足後,就進入「金剛手院」受持前行,接受大乘「瑜伽正授行法」,進行「禪觀訓練」,「捨識用根」,「轉識成智」。在金剛手院要能自生生命性德,生命本質要能完全讓它顯現出來,這是由學員至行者之階段。
當完成「前行」,破我法二執,證空性,十信滿心後,就入「八葉院」「正法行」,循「文殊空性」,經南門「寶生如來」而達「普賢」成佛之境。圓教初住位即入法界,入法界後展開的「法界三觀」,就是「妙行」的部分。
總之,「修行」就是自利利人,無止盡超越,讓生命中的惡質、雜質去除,彰顯本質,回歸生命的本來面目。
臁藏界三
相關文章